【游庭皓早晨財經速解讀20250605觀點整理】美中博弈升溫、多頭行情延續:從總體經濟數據解析市場情緒轉折

2025年5月美股創下近年最大單月漲幅,多頭氛圍強烈,但美中科技與教育戰線擴大、通膨與關稅不確定性仍存。本文從總體經濟數據、股市行情、科技封鎖、軍事戰略與特斯拉動態全面解析。 本篇文章整理自《早晨財經速解讀》2025年6月5日節目,深入探討美股近期多頭走勢與總體經濟數據矛盾的現象,並延伸分析美中關係中科技封鎖、教育政策與軍事對峙升溫所帶來的系統性風險。特斯拉在全球銷售壓力與AI自駕戰略的下一步也值得關注。本文適合對國際政治經濟有深度興趣的投資人與分析者閱讀。

【游庭皓早晨財經速解讀20250605觀點整理】美中博弈升溫、多頭行情延續:從總體經濟數據解析市場情緒轉折
Photo by Ling Tang / Unsplash

美國股市多頭延續,但隱憂仍在

標普與納指創近年最大單月漲幅

2025年5月,美股四大指數表現亮眼,標普與納指雙雙創下自2023年11月以來的最大單月漲幅。

即便道瓊小幅下跌,標普與費半仍維持正報酬,多頭氣氛明顯。

市場對利多、利空的解讀都偏向正面:數據好是利多、數據差是「轉機」、談判成功是利多、談判失敗還是利多。這樣的情緒堆疊,是典型的「多頭解讀邏輯」:行情走強時,所有消息皆被視為正向。

七巨頭表現分化

觀察七大科技巨頭:Meta漲幅10.7%、微軟9.6%、Alphabet 9.1%,但Amazon、蘋果與特斯拉卻下跌。

蘋果因深陷美中關稅戰下跌19%;特斯拉則因馬斯克持續參與政治議題、且銷售表現不佳,下跌14.2%。


總體經濟指標透露哪些訊號?

PMI與GDP數據釋出矛盾訊號

近期美國經濟數據呈現矛盾格局。

儘管Q1 GDP因3月的進口與庫存行為出現統計性高增,但這種「虛胖式成長」未必代表實質消費強勁。5月的ADP小非農新增僅3.7萬人,創兩年新低,也與空缺職位的強勁形成落差。

此外,ISM與標普的製造與服務業PMI指數出現明顯分歧,揭示不同規模與產業的企業,對景氣的感受出現斷裂:大型企業受壓縮,小型服務業者則感受到擴張動能,這說明總體經濟雖未顯著轉弱,但內部結構不均。

通膨與通縮交錯預期

目前通膨壓力雖存在,但市場開始出現「囤貨過多→去庫存壓力→價格下修」的通縮預期。

若川普關稅政策未如預期落地,下半年反而可能面臨商品價格下滑與需求回落的壓力。尤其是如iPhone 16上半年銷售異常好,恐怕與囤貨行為有關,未來去化庫存恐拉低整體零售表現。


關稅與通膨的再平衡博弈

川普政策謹慎推進,暫緩半導體關稅

雖然鋼鋁關稅已實施,但半導體與藥品等關稅仍未宣布。原因包括:

  1. 232條款啟動流程較長:需透過商務部調查,不像IEEPA(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可即時行政下令。
  2. 戰略談判工具:保留部分產業關稅作為與東亞國家(含台灣)談判的籌碼。

美中科技與教育博弈升溫

教育領域成新戰場

川普政府開始嚴審中國留學生簽證,特別針對涉中共背景者。這可能影響美國高等教育的收入結構與國際形象。

中國學生對美高教貢獻巨大,2023年相關服務出口仍達130億美元。部分中國高資產階層選擇轉往日本求學,形成新一波「教育移民潮」。

科技封鎖層層加碼

美國不再僅針對華為、個別企業,而是直接限制EDA設計軟體等基礎工具,封鎖中國在AI晶片設計上的根本能力。

這顯示科技封鎖策略正從點狀升級為系統性結構封鎖。


軍事對峙與東亞戰略轉移

美軍調整亞洲部署

南韓總統李在明當選後,主張對中國採「戰略模糊」,與美國立場產生落差。美軍考慮將駐韓部隊逐步調往日本,以強化第一島鏈的防線。

中國軍力快速提升,包括戰艦、飛彈、兩棲登陸艇數量已與美方逐步接近,形成對台灣與區域安全的實質壓力。


特斯拉挑戰多方壓力

全球銷售下滑,現金流風險浮現

特斯拉5月在歐洲多國銷量年減幅達三成至七成,加拿大市場也因25%關稅導致車價高漲。

雖然推出了Model Y新車,但在現金流持續吃緊、政府壓力未解的情況下,馬斯克仍持續介入政治爭論,令市場憂心其對公司治理的專注度。


台股落後反彈,觀望氛圍濃厚

台北股市儘管近期上漲,但整體走勢明顯落後美股。

市場觀望氣氛濃厚,外資買盤與ETF扣款力道成為關鍵變數。雖然指數已接近2萬2千點關卡,短期內仍需觀察是否有明確突破契機。


結語:從經濟到人性,投資終究是情緒週期的修行

正如節目最後所言,投資初看似研究金融,深入則為經濟、政治、歷史、哲學,最後是「人性」。

理解市場的情緒週期與背後規律,比短期數據更重要。在多頭氛圍下保持謹慎,在空頭氛圍中堅持信念,是長期投資者應有的態度。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