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智慧型手機市場展望:大立光新技術,iPhone 17 系列前瞻

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在總體經濟的影響下,成長預期雖趨於保守,但高階鏡頭技術的創新浪潮卻持續澎湃。特別是像大立光這樣的產業龍頭,不僅在營收與獲利上逆勢增長,更透過研發投資積極佈局未來。這份深度分析將為您揭示市場的最新動態、關鍵技術突破,以及 iPhone 17 系列如何引領下一波手機設計趨勢。

2025 年智慧型手機市場展望:大立光新技術,iPhone 17 系列前瞻
Photo by Onur Binay / Unsplash

儘管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因總體經濟逆風面臨成長預期下修,但以大立光為首的高階鏡頭產業卻展現出強勁的逆勢成長動能。這份分析將結合大立光的財務表現、整體產業趨勢以及對 iPhone 17 系列的具體預測,為您描繪 2025 年智慧型手機市場的全貌。

大立光:營收、獲利與研發投入並行

鏡頭龍頭廠商大立光2024 年展現了卓越的營運績效,營收年增率高達 23%,同時毛利率也顯著提升至 52%

這項成長幅度不僅遠超全球智慧型手機的整體年增率,更明確指出高階智慧型手機對鏡頭升級的強勁需求,進而帶動了像大立光這樣的龍頭廠商的營收與獲利能力。

此外,大立光對研發的投入也毫不手軟,2024 年研發費用達到 52 億元,佔營收的 8.8%

這筆持續的投資旨在鞏固其在技術上的領先地位,並積極拓展至車用機器人等新興領域,顯示出其對未來市場的長遠佈局與雄心。


2025 年智慧型手機市場概況:總體經濟下修預期

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的整體前景則相對保守。根據最新預測,2025 年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預計為 12.5 億支,年增率已由先前的 2.3% 下修至 1.2%,顯著低於 2024 年 6.1% 的增幅。造成此下修的主因是保守的總體經濟環境影響了消費者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第一季手機銷量年增僅 0.38%,但並未受到關稅政策的顯著影響。

這主要由於美國市場僅佔全球手機銷量的約 10%,且該市場消費者主要集中在特定品牌,如 Apple、三星、Google 和 Motorola 等。

各品牌表現方面:

  • Android 手機:年增率由原先預估的 2.5% 下修至 1.3%。儘管 2024 年中國大陸國家補貼政策在 2025 年仍會延續,但近期總體經濟形勢對中低階手機市場需求產生了抑制作用。
    • 主要面臨下修壓力的品牌包括:傳音(市佔率 9%,2025 年第一季銷量年減 23%)、OPPO(市佔率 7%,第一季年衰退 2.6%)和 Honor(榮耀)(市佔率 5%,第一季年衰退 2.5%)。這些品牌因主要市場集中於中低階機型,受景氣影響程度較高。
    • 相對地,市場對高階 AI 手機的青睞度更高。
  • iPhone:2025 年的年增率預估由 1.8% 下修至 0.9%,銷量預計約 2.35 億支。主要原因是其在 AI 功能進度上,相較於三星、小米、Google Pixel 等 Android 品牌略顯落後。

iPhone 17 系列前瞻:多方升級引領創新

儘管市場整體趨緩,Apple 的 iPhone 17 系列預計將在 2025 年帶來多項關鍵升級,有望刺激換機需求並引領產業技術發展。

  • 鏡頭系統大幅強化
    • 長焦鏡頭:將升級至 4,800 萬畫素,並採用更大的 CIS(CMOS 影像感測器),顯著提升夜拍效果。
    • 前置鏡頭:像素提升至 2,400 萬畫素,並從 5P 鏡片組升級為 6P,同時鏡頭排列方式也將有所調整,提供更清晰細膩的自拍與視訊體驗。
  • 核心效能躍進
    • 搭載採用 N3P 製程A19 Pro 晶片,這將進一步提升運算效率與能源效益,為複雜應用與多工處理提供強大支援。
  • 散熱技術革新
    • 傳聞將導入 **VC 均熱板(Vapor Chamber)**取代傳統的石墨片散熱方案,此技術能更有效率地傳導與散發熱能,確保在高負載運作下的效能穩定性。
  • 產品線調整與創新
    • 預計將推出一款名為 iPhone 17 Air 的薄型機型,其厚度僅約 5.5 毫米,將取代現有的 Plus 系列。此機型將配備單顆後置鏡頭與 2,800mAh 電池容量,強調極致輕薄的設計理念。
  • 顯示技術進化
    • 全系列 120Hz 螢幕更新率:所有 iPhone 17 機型預計都將支援 120Hz ProMotion 螢幕更新率,提供更流暢的視覺體驗。
    • 耐刮玻璃鍍膜:螢幕玻璃將採用 奈米陶瓷晶體 鍍膜,進一步提升螢幕的耐刮性與耐用度。

這些升級預計將在 2025 年下半年帶動相關零組件的拉貨潮,主要受惠廠商包括大立光(鏡頭)、晶技(石英晶體)、全新(PA)以及奇鋐(VC 均熱板)等。


綜合來看,2025 年的智慧型手機市場將是一個充滿挑戰與機會並存的年度。儘管整體市場成長放緩,但在高階技術升級,特別是影像與散熱技術的創新,以及 AI 功能的推動下,仍有望為特定領域帶來顯著的成長動能。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