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庭皓早晨財經速解讀20250610觀點整理】台灣出口創15年新高,是AI榮景還是關稅前的庫存狂歡?

台灣2025年5月份出口數據繳出年增38.6%的驚人成績,創下15年來最快增幅,其中對美出口佔比更創33年新高。然而,這亮麗數據背後,市場正密切關注是AI帶動的實質需求,抑或是美中關稅戰前、廠商為規避風險而提前拉貨所形成的「庫存幻象」。這波榮景是否會在下半年面臨庫存修正的壓力,成為當前市場最重要的觀察點。

【游庭皓早晨財經速解讀20250610觀點整理】台灣出口創15年新高,是AI榮景還是關稅前的庫存狂歡?
Photo by Venti Views / Unsplash

觀點來源:游庭皓的早晨財經速解讀


一、美中貿易談判風向球:稀土與科技禁令的角力

本週,全球市場的目光聚焦於倫敦舉行的美中新一輪貿易談判。此次談判的核心,並非全面性的關稅問題,而是更具戰略性的科技與資源角力。

  • 中方籌碼:稀土出口管制中國掌握全球近八成的稀土精煉市場份額,自四月以來,透過延長審批時間等方式,實質上收緊了稀土出口。此舉已對南韓、日本及美國的軍工、電動車等產業鏈造成衝擊。在談判前夕,中國商務部雖批准部分出口以釋出善意,但其對全球供應鏈的影響力已不言而喻。
  • 美方善意:科技禁令能否鬆綁?市場關注的焦點在於,美國是否會以放寬部分科技出口管制,來換取稀土供應的穩定。其中,直接衝擊中國晶片設計能力的 EDA(電子設計自動化)軟體禁令 是否可能優先鬆綁,被視為觀察美方誠意的關鍵指標。此次談判的結果,將牽動全球科技業的敏感神經。

二、台灣五月出口狂飆的雙重解讀

台灣財政部公布的五月份出口數據極為亮眼,出口額高達517億美元,年增幅38.6%。細究其結構,呈現出「AI獨強」與「提前出貨」的雙重面貌。

  • 解讀一:AI驅動的實質成長從出口品項分析,AI相關產業鏈是絕對的成長主力。通訊產品(含AI伺服器)暴增111%,電子零組件也成長28%。反觀塑膠、化學、紡織等傳統產業則呈現衰退。這顯示台灣在全球AI浪潮中,確實扮演了不可或缺的關鍵角色。
  • 解讀二:關稅效應下的提前出貨然而,如此爆發性的增長,已遠超正常的庫存循環擴張速度。市場普遍認為,美國客戶為因應可能在7月份生效的對等關稅,正大規模提前下單囤貨。這也解釋了為何主計總處對第三季GDP成長率的預估大幅下修至僅0.8%,正是擔憂上半年訂單過度集中,導致下半年出現「旺季不旺」的庫存修正壓力。

三、庫存警訊:進口數據透露下半年隱憂

一個值得警惕的領先指標是,儘管5月份出口再創新高,但台灣同期的進口金額 卻已從3月份的高峰緩步滑落。

這項數據透露,台灣廠商雖然接到大量訂單,但多數屬於短期「急單」。由於對下半年的終端需求抱持謹慎態度,廠商並未同步擴大採購半成品及原物料。這種「出熱內冷」的現象,加深了市場對於下半年景氣可能因消化庫存而趨緩的擔憂。

四、榮景下的兩樣情:股市高本益比與產業薪資M型化

儘管經濟數據強勁,但台北股市的反應相對平淡,外資回補力道也顯得猶豫。這背後反映出台灣市場的特殊性與內部的結構矛盾。

  • 股市挑戰:
    1. 高本益比: 台股目前的前瞻本益比已達16倍,在亞洲主要市場中僅次於印度,估值相對偏高。
    2. 地緣政治風險: 兩岸關係的緊張局勢,讓部分外資在評估時多了一層顧慮。
    3. 央行態度: 央行不樂見熱錢在未實際投入股市下純粹炒匯,也讓台幣升值空間受限,影響外資流入意願。
  • 薪資M型化:AI產業的榮景顯著推升了從業人員的薪資,上市櫃公司年薪排行前段班幾乎由半導體、電子零組件與金融業包辦。然而,這份榮景並未雨露均霑。數據顯示,觀光、餐飲、食品等內需服務業的平均薪資仍處於後段班,近期更有近47家旅行社遭撤照或解散,凸顯出產業發展的嚴重失衡。這種「一個台灣,兩個世界」的M型化趨勢正日益加劇。

總結

整體而言,台灣經濟在上半年繳出了一張極為亮麗的成績單,AI產業的結構性優勢功不可沒。然而,由關稅不確定性所催生的大量提前囤貨,也為下半年經濟增添了顯著的隱憂。投資人與企業主或許正如分析師所言,必須思考:「當風停了,才知道誰是真正會飛的鳥。」在享受當前榮景的同時,更需為下半年可能的庫存調整週期,預做準備。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