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庭皓早晨財經速解讀20250620觀點整理】超額儲蓄壓抑降息?台幣、房市與台股的下半年挑戰
分析台灣財經動態、瞭解央行貨幣政策、台股表現、房市現況(包含新青安與換屋族挑戰),以及科技業對經濟的影響。

央行政策與台幣匯率
儘管台灣5月份的通膨率已下滑至1.5%,但央行並未顯示出近期降息的意願,維持了重貼現率、擔保放款融通利率、短期融通利率等政策工具在過往水準。這可能意味著台幣升值壓力將會持續,因為缺乏利率政策的對沖工具。央行總裁楊金龍表示,此次台幣升值屬於合理修正,並強調不會以降息方式干預匯率,暗示了緊縮的貨幣環境可能會持續到2026年。
央行之所以不願放鬆政策,主要考量點在於台灣社會仍有龐大的超額儲蓄。2024年台灣超額儲蓄已達3.69兆新台幣,創歷史新高,佔GDP比重15.58%,顯示市場資金充裕。央行擔心若採取寬鬆政策,資金恐再度流入房地產市場。
雖然上半年台灣出口表現亮麗,屢創歷史新高(5月517億美元、3月495億美元、4月486億美元),主因是美國提前備貨聖誕節需求,但部分產業如塑橡膠、化學品、礦產品、紡織業等仍呈現年減。央行預期下半年出口動能可能趨緩,但全年GDP成長率仍維持3.05%,主要受惠於上半年的強勁表現。
台股市場現況
台股近期在外資期貨空單拉高至4.5萬口的情況下,表現疲軟。外資今年以來總計賣超台北股市約5401億新台幣,而投信則買超2219億新台幣,支撐了部分買盤。
與亞洲其他股市相比,台股今年表現最差,跌幅達3.6%,而韓國KOSPI指數則上漲24%進入牛市。然而,若從2022年10月以來的庫存循環週期來看,台股漲幅達72%,位居亞洲第一,遠超日經225指數(40%)和印度Sensex指數(36%)。這也解釋了為何ETF買盤在台股下跌幅度不夠深時,缺乏持續性的投入動能,許多存股族仍在等待更大幅度的股價回檔。
房地產市場分析
央行本次理監事會議對房市政策未有鬆綁。在去年919信用管制後,台灣房市已顯著降溫。
最新數據顯示,第一季本國銀行第二戶購屋貸款撥款戶數大幅下滑46%,且第二戶貸款佔總購屋貸款比數也持續下降,顯示投資性買盤明顯減少。整體購置住宅貸款與不動產貸款年增幅也降至一年多來新低,房市指標普遍降溫。
然而,房價跌幅有限。儘管新竹、台南、高雄等地的房價指數在第一季有季減,但從年增幅來看,台灣整體房價相較去年仍平均上漲5%至8%。預售屋市場尤其冷清,4月份單月預售建數不到4000件,年減幅高達70%。
中古屋市場交易量亦持續收縮,六都5月買賣移轉棟數年減36%。豪宅市場更是表現最差,成交量大幅萎縮,因受到豪宅稅及貸款限制的抑制。
房市結構性問題與未來展望
房市最大問題是「換屋族」的困境。許多中產階級因房貸限制和流動性縮減,難以出售舊房換取新房。
央行持續性的緊縮政策,導致許多首購族也面臨貸款困難。雖然新青年安心成家購屋優惠貸款(新青安)幫助了12萬對年輕人購屋上車,但部分公股行庫因央行的房貸集中度限制,在承作新青安業務時面臨壓力。
長期來看,要解決房價問題,除了減少需求(央行限縮貸款)外,更需增加供給(興建社會住宅)。然而,過去兩屆政府在社會住宅的興建進度上相對緩慢,主要重心仍放在補貼年輕人購屋或租金。
六都的社會住宅進度條大多嚴重落後,例如新北26%、台南25%、高雄24%。儘管政府自2024年開始將房地合一稅部分分配至社會住宅基金,但目前政策仍偏重於租金補貼和包租代管,而非直接興建社宅。
結語
台灣經濟整體表現仍算穩健,特別是金融業、房地產和科技業的帶動效果顯著。科技園區的發展,如北市科串聯南港、內湖,預計將帶動下一輪生產力週期和區域房價上漲。
然而,社會面臨的挑戰,如詐騙案件與青少年涉案人數的增加,也值得關注。當前房市進入僵局,買賣雙方都在等待價格的適度鬆動或下一波政策的鬆綁,而央行的緊縮態度則預示著短期內市場難有大幅變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