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姿丰給年輕人的啟示:博士有用嗎?AI趨勢又該怎麼看?
從 MIT 到 AMD CEO,蘇姿丰分享她對博士教育、AI 趨勢與職涯成長的洞察,啟發年輕人勇敢選擇困難路,打造屬於自己的未來。

在科技快速演進的時代,年輕人該如何規劃職涯?博士學位是否還值得投入?AI產業的機會與風險又該如何理解?本文根據 AMD 執行長蘇姿丰(Dr. Lisa Su)在台灣的一場演講內容,整理出她對博士教育、AI 趨勢與企業領導的深刻洞察,並提供給學生與年輕專業人士一套可實踐的思考架構。
文章內容整理至-AMD董事長暨執行長蘇姿丰(Dr. Lisa Su)台大座談
一、博士學位的價值:不只是文憑,更是訓練解難的機會
蘇姿丰分享,她原本在 MIT 完成本科後想直接進入職場,但在父母堅持下,她選擇攻讀博士,這也成為她職涯最關鍵的轉折點。她指出:
- 博士讓人建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在企業中,許多挑戰都沒有標準答案,而博士訓練正是訓練獨立思考與自我學習的過程。
- 深度探索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博士論文通常聚焦在一個世界級的未解問題上,這種訓練有助於培養創新與專注力。
- 雖不適合每一個人,但若選擇了,就全力以赴:她強調博士不是唯一道路,但如果選擇這條路,就要看重其核心價值。
博士不是為了學位,而是訓練自己成為能獨立解題的人。
二、AI 的發展:不是單一巨頭的天下,而是開放共融的未來
AI 是當代最熱門的技術議題之一,蘇姿丰從企業實務與市場觀點提出以下觀察:
1. 多元模型與市場共存
她指出 AI 沒有所謂的「一體適用」解法,從最頂尖的 frontier 模型,到小型且能快速部署的應用,各有其市場與價值。這樣的多樣性,會讓整個生態系更蓬勃,也為不同規模的企業創造參與機會。
2. 開放生態加速創新
她特別提到 DeepSeek 的例子:這是一套公開的 AI 模型平台,讓更多開發者在其基礎上創新,降低門檻、提高普及率。這正是未來 AI 成功的關鍵:開放共享與合作。
3. 預測未來市場高達 5000 億美元
AI 應用的前景廣闊,不只限於企業效率提升,還包含醫療、製藥、教育、設計等各行各業。蘇姿丰提醒,這是一場跨領域人才的機會戰。
不懂程式的人也要懂 AI,因為它將改變所有產業的運作方式。
三、領導與轉型:從技術人到 CEO,她如何帶領 AMD 逆轉勝?
當蘇姿丰在 2014 年接任 AMD CEO 時,公司正處於低谷。她如何讓這家公司從技術落後走向超級電腦的主力供應商?她的策略有以下幾個關鍵:
1. 設定清晰目標:高效能運算(HPC)
與其試圖涉獵各領域,她聚焦在高效能運算,並將資源與團隊策略統一於此。
2. 打造強大生態系:與台積電等關鍵夥伴深度合作
她重視供應鏈與合作夥伴的穩定與長期策略性合作,這也讓 AMD 能專注研發、不斷創新。
3. 對的人比多的人更重要
她指出,不是員工數決定成敗,而是是否有正確的團隊、目標與文化。精實有效的團隊,反而能創造更高效率。
4. 重新設計產品藍圖:Zen 架構的誕生
她帶領團隊重構 CPU 路線圖,打造出 Zen 架構,成功讓 AMD 重返技術領先的舞台,並在 5 代產品後成為市場領頭羊之一。
四、給年輕人的三項建議:勇敢、專注、持續學習
蘇姿丰在演講最後也給學生與年輕工作者三項非常實用的建議:
- 要有野心:別怕把目標說出來,你想做什麼,就大聲說,這樣才有機會讓他人協助你完成。
- 挑最難的問題來解決:因為最困難的任務,能帶來最深刻的學習與成長。
- 持續學習與彈性調整:每天都會有新知,保持好奇與彈性,才能適應變動快速的世界。
成功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累積無數學習與調整的過程。
結語:技術世界的未來,需要更多勇敢又有深度的年輕人
蘇姿丰的分享不只是職涯建議,更是一種思維模式的傳授。在高度不確定的未來,她用自己的經歷證明:不論是選擇唸博士、投入 AI、還是勇敢轉型——只要專注於難題、持續學習,就能創造屬於自己的機會。
願這篇整理,能帶給你下一步職涯規劃的靈感與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