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庭皓早晨財經速解讀20250613觀點整理】美元貶值、貿易談判與產業衝擊分析

本期早晨財經速解讀,深入探討2025年6月13日國際財經熱點。解析CPI與PPI數據如何影響美元走勢,以及以色列空襲伊朗核設施可能引發的避險買盤。節目中詳細分析美中貿易談判的最新進展與川普全球貿易策略的挑戰,特別關注對日本、越南等經濟體的衝擊。此外,也聚焦台灣壽險業在亞幣狂升下所面臨的匯兌損失壓力,以及金管會的應對措施。最後,探討美國通膨、薪資變化與關稅收入對經濟前景的影響,並提供個人投資策略的建議。

【游庭皓早晨財經速解讀20250613觀點整理】美元貶值、貿易談判與產業衝擊分析
Photo by CHUTTERSNAP / Unsplash

國際財經情勢概覽

全球財經市場正消化 CPI 及 PPI 數據皆低於市場預期的影響,導致美元走弱。

然而,以色列空襲伊朗核設施的地緣政治事件,可能引發新一波的美元避險買盤,值得投資人密切關注。

美元從技術角度已跌破三年重要關卡,市場關注這是否意味著美元長期貶值趨勢的確立,進而奠定台幣長期走升的基礎。地緣政治緊張局勢若拉升市場避險情緒,則可能減輕美元的下行壓力。

亞洲貨幣狂升與壽險業挑戰

五月份亞洲貨幣的強勁升值已逐步反映在匯兌損失中,尤其對持有大量海外資產的壽險公司造成衝擊。

金管會已介入協助壽險業穩定,這波衝擊遠大於短期內對出口商財報的影響。

儘管六、七月只要維持緩升格局,避險成本不致無限放大,但壽險業面臨的資產減損問題仍是當前關鍵。

美中貿易談判:協議與不確定性

美中貿易談判在倫敦落幕,川普高調宣佈達成協議,包括恢復關鍵磁鐵、稀土出口及放寬中國留學生簽證。

美國商務部亦承諾鬆綁對中國科技出口限制,但排除 H20 晶片

對中國而言,此次主要收穫是建立雙邊協商機制,而非短期讓利,習近平藉此爭取時間避免一次性讓步。

市場對此長期博弈充滿不確定性。

川普雖稱中國將立即批准美國企業稀土申請,但中方僅表示會強化審批機制,並未承諾細節。川普維持對中國商品 55% 高關稅,削弱了中國未來讓步的誘因。此次稀土放寬限期六個月,也顯示中國保留反擊空間。

中美關稅報復演變至今,最壞情況已過,重點在於關稅下調幅度。

目前中國關稅是否會導致六、七月通膨上升,仍待觀察。美國若能進行產能替代,維持稅率以抑制中國也是一種策略。

半導體領域的管制措施在拜登時期力度更廣,主要針對製造設備、高效能電腦及相關晶片出口。川普時期雖有警告華為、限制 AI 半導體等,但整體範圍相對較小。雙方接下來的焦點在於七月是否會有進一步的稅率下調。

川普的全球貿易策略與挑戰

中國問題告一段落後,川普加速針對其他貿易夥伴的進度。

彭博社報導,川普計劃在一到兩週內向貿易夥伴發出信函單方面設定關稅稅率,早於七月九日的最後期限。

儘管川普常有「狼來了」的發言,其威脅是否兌現仍不確定。但他堅持「不接受就拉倒」的強硬態度,反映了與日本、韓國及東南亞各國談判的僵局。

日本首相石破茂表示,日美關稅談判存在明顯歧見,達成協議時間表不樂觀。

日本正爭取避免美國對汽車、鋼鋁產品加徵關稅,並要求美方取消既有稅率。此外,日本也關注其持有大量美債對雙邊關係的影響,擔心美方要求擴大美債購買或限制賣出速度。

日本汽車產業在此波關稅戰中受創嚴重,美國對日本汽車徵收 25% 關稅已造成豐田、本田、馬自達、速霸陸等車廠高達 190 億美元的預估損失,並蔓延至中小型零件供應商。

日本車廠高度依賴美國市場,儘管可在海外設廠進行產能轉移,但關稅是按最終組裝出口國還是品牌國課徵仍是關鍵。

越南作為美中貿易戰後企業規避關稅的首選,吸引了蘋果、三星、Nike 等外資。越南政府積極讓步,承諾打擊非法轉口並採購更多美國產品。

然而,川普對貿易逆差的理解讓越南難以預測其底線,使企業對在越南持續擴產產生疑慮。以任天堂 Switch 2 為例,越南是主要組裝地,卻面臨 46% 的高關稅威脅,其最大市場美國的銷售佔比達 37%,這使得任天堂可能面臨漲價壓力。

美國關稅收入與經濟前景

美國與墨西哥的貿易談判已接近達成協議,計劃取消墨西哥鋼鐵 50% 的懲罰性關稅,前提是進口量不超過歷史水準。墨西哥仍認為課稅不合理,但已提交論點,預計在 G7 會晤後通過。

五月份美國關稅收入達 222 億美元,創歷史新高,較四月成長 42%。

主要來自鋼鐵、鋁、汽車以及對中國、墨西哥、加拿大部分產品的關稅。儘管金額龐大,但仍不足以解決美債壓力,因美債利息以數千億美元起跳。目前關稅收入主要來自三、四月已實施的關稅,十月實施的對等關稅效益預計在六、七、八月逐步顯現。川普亦透過稅務稽查追回未徵收關稅,約 227 億美元。

川普目前面臨的挑戰是解決美國債務問題,關稅是其一。聯準會若降息,或許可幫助川普緩解壓力。

通膨與薪資變化

短期地緣政治升溫可能拉抬油價,但通膨趨勢若能下行,則有助於降息。

目前通膨下滑,甚至通膨預期也開始收斂,主要問題並非關稅,而是薪資通膨變化。

川普已承認強硬移民政策導致農業和旅宿業人力短缺,將簽發行政命令大量招募海外合法移民以填補勞動力缺口,這有助於抑制 PPI 上升。

最新 PPI 數據年增幅從 2.4% 升至 2.6%,但低於市場預期。核心 PPI 年增幅約 3%,為 2014 年 8 月以來最低水準,反映薪資變化僵固性降低。儘管部分品項月增幅小幅上滑,但整體仍在高速收斂。

目前 CPI 減 PPI 仍為負值但正在收斂,顯示消費者物價下跌速度快於生產者物價,美國通膨壓力並非極度惡性循環,有機會走向更健康區間。

對通膨預期的看法存在顯著分歧:民主黨州認為未來一年通膨率為 9.6%,共和黨州則認為僅 1.2%。這可能與地理區域及城鄉差異有關,美國東西岸通膨較高,中西部(川普票倉)則較低。

股市與美元走勢

道瓊、標普、那斯達克及費半指數均呈現上漲。

市場目前更關注美元短期走勢如何影響資產價格。受 PPI 和 CPI 低於預期影響,市場降息預期再度升溫,美元跌破五月份關卡,創三年新低,跌至 97.81 塊,形成進一步的亞幣升值壓力。

這被市場解讀為美元貶值趨勢的確立,並與美中貿易政策相關聯,川普可能意圖讓美元貶值以配合貿易策略。

美元指數跌破 2023 年低點,朝 2022 年邁進,這將使持有美元資產或以美元計價的資產(如美債 ETF)承壓。

投資策略與風險管理

面對美元走貶,投資人可採取兩種策略:

  1. 長期分攤匯率成本: 若投資尺度長達 10-20 年,匯率波動影響相對有限。可趁台幣偏強時多換美元,擴大美元部位,但不應因短期匯率波動而頻繁轉換台幣與美元部位。
  2. 多元資產支出: 善用美元資產支付海外訂閱、出國消費等,以規避匯率風險。

無論美元資產或台幣資產,股票資產都將順應景氣週期波動。透過景氣加乘的獲利,可適度沖銷短期匯率損失。每個投資人的時間尺度、風險承受度和財務目標不同,應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投資節奏和工具,避免盲從。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