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癌EP559觀點整理】NVIDIA GTC 與 Computex 展會觀察:AI伺服器、NVLink授權與市場輪動的投資啟示

本篇內容整理自《股癌》Podcast,深入分析 2025 年 NVIDIA GTC 與 Computex 展會的核心內容。從 AI 伺服器布局、NVLink Fusion 授權戰略,到地產短線炒作與產業資金輪動,掌握最新產業脈動與投資機會。

【股癌EP559觀點整理】NVIDIA GTC 與 Computex 展會觀察:AI伺服器、NVLink授權與市場輪動的投資啟示
Photo by Dennis Kummer / Unsplash

一、NVIDIA GTC:從「全產品布局」到「授權戰略」的擴張企圖

在本次 GTC(GPU Technology Conference)大會上,NVIDIA CEO 黃仁勳(Jensen Huang)再次展示其擴張野心,強調將持續強化從 GPU、CPU、光通訊、Interconnect 到 ASIC 的市場布局,並首度提出授權策略:NVLink Fusion

1. GTC 現場氛圍轉冷,反映市場情緒

與 2024 年現場瘋狂尖叫、炒熱氣氛相比,2025 年現場明顯冷靜。這與 NVIDIA 今年以來股價表現黯淡有關,股價年初至今(YTD)徘徊在零軸附近,市場熱度收斂,也讓現場反應更加克制。

傳統上,NVIDIA 聚焦於 GPGPU(通用圖形處理器)市場,但 ASIC(客製化晶片)需求快速增長,尤其是 Amazon、Google、Microsoft 等超大型雲端服務業者(Hyperscalers)紛紛自研晶片。NVIDIA 此次提出的 NVLink Fusion,即是將其高速晶片互聯技術授權給合作夥伴,期望在不自產 ASIC 的前提下,切入這塊市場。

3. 關鍵合作夥伴與潛在客戶

在 GTC 的背板上出現多家設計夥伴名稱,包括:

  • 聯發科(MediaTek, 2454)
  • 力積電(Alchip, 3661)
  • Marvell
  • 高通(Qualcomm)

這些公司多與大型 CSP(Cloud Service Provider)有合作經驗。舉例來說,Alchip 曾參與 Amazon 的 Trainium AI 晶片設計,Marvell 則與 Microsoft 合作開發其自研晶片「Maya」。

儘管 Google 擁有強大的自研晶片與互聯技術(如 TPU 的 ICI 架構),但其餘 CSP 若為降低研發負擔、追求更高效率,仍可能採用 NVIDIA 的 NVLink Fusion 作為整合解決方案。


二、從總部動畫釋出看短線炒作與地產股表現

Jensen 在發表會上以動畫方式揭露 NVIDIA 將於台灣設立總部,引發市場對選址地點的揣測。畫面中出現台北 101、南山廣場與賣帥橋,市場普遍解讀為落腳「南港」,造成當地房地產與相關股票大幅波動。

1. 投資人炒作反應

  • 南港概念股:如南港輪胎等因傳聞拉抬後迅速回落。
  • 士林概念股:如士林電機(士電)則因最終選址在台北市士林區而拉漲,出現漲停潮。

此事件反映出台股市場對題材型題目的高度敏感,也提醒投資人需謹慎面對預期與事實落差下的風險。


三、Computex 觀察:AI伺服器仍是主場,消費性應用相對低調

在本屆 Computex 中,AI 伺服器仍為展出重點,各家廠商展示包括 NVIDIA GB200 平台、Bianca 與 Cordelia 板卡。與此同時,消費性電子產品(如 GeForce 顯卡)被明顯邊緣化,顯示 AI 應用正主導整體產業資源。

1. 板卡良率與供應鏈觀察

  • 雖然 Cordelia 設計具可插拔模組化優勢,但良率尚未成熟,實際主流仍為 Bianca 板。
  • 此一轉變反映出目前 AI 伺服器產品雖快速演進,但供應鏈仍處於穩定性優先的階段。

2. 新手投資人與「舊題材」的估值重估

主持人以同行投資朋友 A 軍為例,指出雖然資深投資人認為「這些題材去年就講過了」,但對於剛進入市場的新手或法人而言,AI、伺服器與上游零組件(如CCL)仍具吸引力,支撐其估值繼續上升。


四、延伸觀察與策略思考

1. TAM 敘事與估值調整

NVLink Fusion 的授權策略若成功落地,將使 NVIDIA 的總可服務市場(Total Addressable Market, TAM)向上修正。儘管目前僅止於想像空間,但市場研究機構已開始上修 NVIDIA 的目標價,顯示資本市場對此敘事仍具期待。

2. 投資策略提示

  • 伺服器供應鏈仍具趨勢優勢,但選股應聚焦於已量產、出貨穩定者。
  • 消費性電子可列為潛在反彈輪動標的,但目前非主流焦點。
  • 關注 NVIDIA NVLink、Omniverse、HGX、RTX Pro 等產品線背後的上下游供應商動態。

小結:熱潮轉冷,是重新佈局的開始

從 GTC 現場氣氛轉冷,到 Computex 題材重複,其實透露出一件事:當市場開始「不再驚艷」,反而是產業從 hype 向 commercialization 過渡的起點。

此時若能掌握真正具有量產價值、技術門檻與長期成長動能的公司,反而比追逐短期新聞題材更有投資價值。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