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怎麼開始一人公司?《一人公司》教你從價值觀出發你得先開始,如果你沒有開始,什麼都不用說

創業的開始,不是選題、不是品牌,而是價值觀。你要誠實問自己:這件事我做得長久嗎?它是否符合我想要貢獻的方向?它是否真正在幫助別人?答案如果是肯定的,那就值得你開始,並持續下去。

【書摘】怎麼開始一人公司?《一人公司》教你從價值觀出發你得先開始,如果你沒有開始,什麼都不用說
Photo by Surja Sen Das Raj / Unsplash

怎麼開始一人公司?你得先開始,如果你沒有開始,什麼都不用說

這個觀點是作者在書裡面再提到的。
我自己在平常走在路上,只要觀察到很新奇的事物,就會開始思考,它也許是一門生意。

譬如說,我到上海看到了一個移動的貨櫃屋,我就想說,這可以把它拿來台灣,怎麼樣做應用。

或者我常看到,家裡附近,沒有百元理髮店,但我了解因為這裡的人口結構與消費習慣,在這裡會開店是會賺錢的,但我還是沒有去實行。

我自己覺得,這個事情應該也是發生在很多人的腦海裡。我們每天都會產生很多 idea,但是,如果你沒有開始,其實什麼也都不用說。

如果你想要成立一人公司的話,那其實最簡單、也是最必要做的事情,就是你要先開始。(看似廢話,但他是最難的)

但是你要怎麼樣開始呢?我覺得作者提到了一個觀點非常重要,也就是,你未來要做的事情,是不是符合你的價值觀。


你要怎麼開始?先確認「價值觀」

在《一人公司》中,作者強調:

「在你開始做任何事之前,你必須先弄清楚——這件事是否符合你的價值觀,並且能夠幫助別人解決問題。」

這句話我非常認同,也幾乎是我自己在思考任何專案或投資時的出發點。

拿我自己來說,我在選擇投資標的時,從來不會只看市場短期的熱點或當下流行什麼。

相反地,我更傾向於尋找那些能夠在至少一到兩個完整投資週期(大約四到八年)內,依然有需求、有價值的產業與企業。

因為我相信,真正有價值的東西,需要經得起時間與變化的考驗。

同樣的思維,也延伸到了我現在經營的網站與 Podcast。

即使 AI 已經能提供大量知識,我們仍然渴望,有人幫我們整理資訊、提出觀點、幫助我們理解世界的複雜性。

這種「意見領袖」的角色,不是單純回應需求,而是能主動為你篩選出真正重要的知識。

AI 可以協助我們,但它無法完全取代「人與人之間的共鳴與價值傳遞」。

所以我相信,我能提供的價值,就是將知識消化之後,用有觀點、有態度的方式,重新整理出來。

這不只是技能,而是我價值觀的一部分:我希望人們能更容易理解多元化的觀點,能更有意識地做選擇。

這也呼應書中提到的另一層提醒:不能只是靠熱情行事,更不能為了追逐潮流就貿然創業。

很多人誤以為「我很喜歡某件事」,就等於可以靠這件事過活。

但如果背後沒有明確的商業邏輯,或者這件事情根本無法為任何人解決問題,那麼,再大的熱情也可能在現實面前碰壁。

創業的開始,不是選題、不是品牌,而是價值觀。

你要能夠誠實地問自己:這件事我做得長久嗎?它是否符合我想要貢獻的方向?它是否真正在幫助別人?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就值得你開始,並持續下去。


創業的關鍵不是創意,而是「解決問題」

這點剛好也可以用 CapCut 來解釋。
為什麼說創業最主要的重點是:可以解決別人的問題?因為這樣,消費者也才願意花錢來解決事情。

其實這應該是老生常談了,也就是我們解決了別人的痛點。
CapCut 的問世,就解決了短影音當道、剪接過於困難的問題。

以前的剪接,需要高階電腦才能夠跑得動。但因為手機的普及,一開始大家都會用手機來看影片。

首先改變了大家的生活習慣。接著,擁有敏銳嗅覺的商人、創作者開始投入手機拍影片、編輯影片的行列。

剛好也因為手機科技的發展,那麼CapCut出現了水到渠成的結果。

就像「藍瓶咖啡」和「星巴克」,都是賣咖啡,但藍瓶追求的是溫度與職人精神,星巴克則是建立一種人人都能進去的安心感與專業感。

它們各自找到與自身價值觀相符的市場,而不是隨波逐流。

你的一人公司也是如此——你不需要討好所有人,而是找到你最能幫助、最理解的一群人。


用簡單的語言服務客戶

書中提到,要真正成為一位「專家」,關鍵不在於你能說出多少艱深的專業術語。
而是你能不能用最簡單的語言,讓你的客戶聽得懂、用得安心。

因為在多數情況下,受眾並不會是你這個領域的專家。

過去我在銀行工作時,常常看到理財專員在向客戶介紹金融商品時,習慣用很多專有名詞與複雜的金融術語來說明。

但問題是,客戶聽不懂,甚至不清楚自己到底買了什麼。

這樣的結果,往往導致的是「勉強成交」──客戶表面上買了,實際上內心沒有認同,也不放心。

相反地,如果我們能用簡單的語言,把產品價值講清楚,即便產品本身很複雜,客戶還是會感受到專業與安心。

這,才是一個成功創業者應該具備的能力。

我覺得 CapCut 這點也做得很好。

它和 Final Cut Pro、Premiere Pro 一樣都是剪輯軟體,但最大不同在於:CapCut 是為了讓「任何人」都能剪影片而設計的。

它不需要專業背景,甚至你只是想幫孩子做個成長影片、剪個旅遊記錄,它都能讓你在 10 分鐘內完成一個不錯的作品。

這不只是產品好不好用的問題,而是 CapCut 用「大媽也能理解的方式」進行設計與溝通,進而撬動了整個短影音創作市場。

所以,不管你賣的是什麼樣的商品或服務,請記得:說話的對象永遠不是你自己,而是你的客戶。

你必須用他們懂的語言,去傳遞你的價值。

當你能做到這一點,才真正進入了創業者的角色,不再只是個熱愛某項技能的專家。


恐懼與批評,是必經的過程

在《一人公司》中,作者提到:

別害怕犯錯,讓你失去決策能力。批評是一定會來的,但你得確保自己走在與你價值觀一致的路上,並且持續走下去——直到你失敗為止。

這段話我非常有共鳴。

因為我在開始寫部落格的十年間,嘗試過各種內容創作的形式——像是剪影片、錄音、寫文章,這些過程其實讓我非常恐懼。

我曾經害怕被老婆看到我的作品,甚至連讓家人知道我在寫作、創作都會覺得壓力很大。

不是因為我不願意被看見,而是害怕別人的聲音,會影響我創作的狀態。
會不會被笑?會不會被說寫得不好?這些問題經常讓我質疑自己。

後來,我透過心理諮商,漸漸釐清了這種恐懼背後的心理機制。
其實我本身非常喜歡寫作,而寫作的過程,讓我有機會釐清自己的想法與觀點。

只是我不想被別人的標準框住,或者變成別人期待的樣子。
我想成為有自己特色的人,我想寫出屬於自己的東西。

這也讓我理解到,創業或經營一人公司,會遇到大量的建議與批評,而你並不需要照單全收。

大部分的意見,其實都不一定適合你。

因為只有你自己最了解,你想打造的是什麼樣的作品或服務。
別人的意見固然可以參考,但最終你要學會從中萃取出有用的訊息,而不是被拉離你原本的方向。

書裡提到,作者自己每天起床也會經歷那種「不想面對創作」的時刻。
那是恐懼與懷疑在作祟。

但最好的辦法從來不是逃避,而是行動。

如果你覺得你不會寫作,那就每天寫更多;你覺得不會做網站,那就每天多建一點;你害怕曝光,那就練習公開發表。

唯有在行動中,我們才能與恐懼共處、逐漸強壯起來。


結語:選擇屬於你的冒險

經營一人公司,不是炫耀個人能力的舞台,而是一次回歸內在選擇的歷程。

當我們願意誠實面對自己,從價值觀出發,踏實解決別人的問題,並學會用別人聽得懂的語言傳遞價值——你就已經走在正確的路上。

你不需要成為完美的創業者,也不必討好所有人。

你只需要持續行動、持續調整,並堅守你內心的信念。
真正的成長,不是在於你有多少粉絲,而是你能不能在每一天都對自己的選擇感到驕傲。

這條路上,你可能會懷疑、會害怕,但只要你願意每天再前進一小步,那麼每一個今天,都會是你夢想的鋪路石。

Read more

【游庭皓早晨財經速解讀20250515觀點整理】美股進入嘎空行情,市場情緒反轉的背後是什麼?

【游庭皓早晨財經速解讀20250515觀點整理】美股進入嘎空行情,市場情緒反轉的背後是什麼?

在全球股市持續反彈、資金信心明顯回流的當下,我們觀察到一個明確的趨勢:情緒反轉與景氣週期交織,帶來市場結構性轉變。 本文整理游庭浩《早晨財經速解讀》2025 年 5 月 15 日節目重點,針對近期美國與台灣股市的走勢、國際政策動向與產業變化進行分析,協助你掌握當下投資關鍵訊號。

By Aa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