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庭皓早晨財經速解讀20250709觀點整理】美中貿易戰升溫:關稅角力與全球經濟板塊重塑
2025年7月,川普政府對日韓商品加徵關稅,引爆新一輪貿易戰。深入分析各國關稅變動、談判進度,以及台灣如何應對匯率與關稅雙重挑戰,並探討全球供應鏈重塑與金磚國家影響。

美國總統川普再次向多國發出關稅信函,針對日韓商品加徵25%關稅,引發全球貿易戰持續升溫的擔憂。儘管7月9日生效後有三週的緩衝期至8月1日,提供各國談判空間,但這波關稅行動仍牽動著全球經貿局勢的敏感神經。
關稅戰新進展:各國稅率浮動與談判僵局
根據金融時報匯整的數據顯示,部分國家如孟加拉、波士尼亞、柬埔寨、印尼、哈薩克、寮國、緬甸、印尼西亞等,關稅稅率有所下調,顯示部分談判可能取得進展。然而,日本和馬來西亞的關稅稅率不降反升,從24%上調至25%,南韓則維持25%不變,這反映出部分關鍵談判仍存在僵局。
值得注意的是,加拿大、歐盟和台灣並未出現在這次的關稅名單中。其中,歐盟與美國的談判進展似乎超乎預期,路透社獨家報導指出,美歐雙方可能已就部分項目達成協議,歐盟甚至有望爭取到接近10%的基本關稅豁免,顯示其談判成果豐碩。而台灣雖然在4月2日曾被宣布30%的關稅稅率,但此次未被公布具體稅率,可能意味著台灣仍在持續談判中,或談判進展相對樂觀。
日韓面臨的挑戰:貿易逆差與市場開放壓力
日本和南韓在此次關稅戰中面臨較大的壓力。儘管兩國已開始採購美方農作產品,但對美貿易逆差持續擴大,使得美國對兩國採取強硬關稅措施的立場更加堅定。川普政府的目標不僅是改善貿易逆差,更希望各國能全面性開放市場。
日本
美國主要施壓其開放汽車市場。儘管日本汽車在美國低價市場佔據主導地位,但美國堅拒將汽車關稅納入對等關稅談判,使得日本面臨如何在維持汽車產業競爭力與開放國內市場之間取得平衡的困境。
此外,美方還對日本的農產品檢疫、食品添加劑標示、郵政和保險市場,甚至是教育和數位監管等領域提出開放要求。
南韓
面臨更為嚴峻的貿易壁壘問題,尤其在數位貿易方面。即便南韓曾被視為最接近達成協議的國家,但在新任總統李在明的上任後,之前的談判進度似乎歸零,導致談判重新來過。
台灣的機會與挑戰:匯率與關稅的雙重考量
台灣未在此次關稅名單中,對台灣而言可能是一個好消息,暗示談判進度可能相對領先。然而,台灣正面臨新台幣升值幅度過大的壓力(今年以來升值近13.5%)。若再加徵高額關稅,台灣產業的競爭力將面臨巨大挑戰。
因此,如何確保台灣的關稅稅率能顯著低於日韓,成為台灣在貿易談判中的關鍵目標。
前行政院副院長施俊吉先生指出,台灣在談判中主要卡關的原因有二:一是不願撤銷美豬美牛的非關稅貿易壁壘(例如要求標示豬肉原產地),這主要考量食品安全與民眾接受度;二是不願大幅調降美國汽車進口關稅,僅願意以降低汽車貨物稅作為補償,但遭美方拒絕。這些議題的僵持,使得台美貿易談判進入延長賽。
川普的關稅戰略:影響與市場反應
高盛分析指出,儘管經過三個月的斡旋和談判,美國在新關稅方案上並未有太大改變,顯示政策調整幅度有限,但整體趨勢是朝向稅率降低的方向發展。川普政府的策略是藉由關稅手段,將貿易談判條件拉到最大,以履行其競選承諾。
從市場反應來看,此次關稅公布後,美股四大指數及日韓股市開盤均受到賣壓。然而,由於8月1日仍有緩衝期,市場將持續關注各國的談判進度。短期內,美股可能會出現正常的回調,但長期來看,川普的關稅政策對於美國經濟和股市的影響,以及其對全球供應鏈的重塑作用,仍需密切觀察。
金磚國家與全球新貿易格局
在關稅戰的同時,川普政府也將矛頭指向金磚國家。川普發文表示,任何選擇靠攏金磚國家反美政策的國家,將會被額外加徵10%的關稅。此舉旨在阻止金磚國家在中東和非洲擴大的勢力,並要求與美方連結程度高的國家脫離金磚國家。
財新雜誌預測,未來的全球化趨勢將加速「去中化」,並形成以美國、歐盟和中國為首的三大貿易集團。
在這樣的格局下,各國將需要在不同陣營之間取得平衡。例如,越南、馬來西亞等國,其客戶來源主要來自美國,但半成品及技術授權則多來自中國,如何在兩大世界中取得平衡將是一大挑戰。
供應鏈撤離中國的趨勢仍在持續,蘋果公司自2018年以來已逐步轉移產能,雖進度緩慢,但路透社報導指出,近期有大量廠區甚至富士康的工程師正大量轉移至印度,以規避潛在的關稅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