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2025.6股東會重點:AI浪潮下的製程布局與全球擴產藍圖
整理自台積電2025股東會,講者:董事長 魏哲家、管理團隊口頭回應內容。

2025年6月,台積電召開年度股東常會,由董事長魏哲家主持,會中針對AI應用趨勢、製程發展、資本支出與全球擴產佈局進行深入說明,同時回應多項股東關切議題。面對快速演進的AI技術與國際地緣風險,台積電持續以技術領先、財務穩健作為雙引擎,展現其作為全球晶圓代工龍頭的戰略定力。
一、基本面穩健:營收、毛利、EPS皆維持高檔
2024年台積電全年合併營收達新台幣2.16兆元,年減幅度為4.5%,營業毛利率維持在53%,營業利益率42%,稅後純益為新台幣1.01兆元,每股盈餘達29.44元。ROE為24.6%,在全球半導體公司中表現仍屬頂尖。
魏哲家強調,公司即使在2023年景氣循環下行期間仍保持高毛利與穩定現金流,並能持續進行技術升級與擴產布局,反映出台積電獨特的營運韌性與客戶黏著度。
自由現金流保持充裕,加上低負債比與優異的資本管理,使公司能兼顧擴產與穩定配息,延續其財務紀律。台積電也不依賴財務槓桿,所有資本支出與配息來源均來自營運現金流。
二、AI趨勢驅動製程與封裝雙重升級
董事長魏哲家指出,AI晶片雖多為先進製程(5奈米以下),但大量周邊晶片如影像感測器、電源管理IC、記憶體控制器,仍仰賴28奈米以上成熟製程。AI浪潮將帶動整體製程需求雙軌成長。
以目前生成式AI與高效能運算(HPC)需求為例,伺服器處理器(如NVIDIA的GPU、Google的TPU)對3奈米以下製程依賴甚深,同時也需高度整合高速I/O、HBM記憶體等封裝能力。這促使台積電將CoWoS產能視為關鍵投資標的。
公司表示,截至2024年底,CoWoS產能供不應求,2025年台積電預期將比2023年擴充三倍以上。封裝所帶動的營收不僅規模快速成長,也有效提升晶片平均單價(ASP),支撐整體毛利。
三、全球擴產三箭齊發:美、日、歐各有定位
美國亞利桑那
Fab 21預計於2025年量產N4製程,第二期將導入3奈米,目標2027年投產。台積電承認美國建廠成本高,但已與美方就補貼、稅務與人力培訓展開協商。
魏哲家坦言,美國的營運成本約為台灣的2到3倍,特別在人力、材料、法規合規成本上壓力不小。但他強調亞利桑那廠仍是展示台積電技術與擴大全球戰略佈局的重要據點。
日本熊本
與索尼、Denso合作的JASM廠已於2024年啟用,第二期工程正在推進,將支援12/16與6/7奈米,聚焦車用與影像感測等應用。
日本政府對此案提供高額補貼,顯示其將半導體視為國家安全基礎建設之一。台積電也透過JASM建立與日系客戶緊密合作關係,提升在車用與工業控制晶片市場的滲透率。
德國德勒斯登
台積電攜手博世、英飛凌與恩智浦設立歐洲首座晶圓廠,主攻車用與工業應用晶片,預計2027年量產。
歐洲地區對於地緣風險敏感,尤其在汽車供應鏈斷鏈事件後,台積電在德國設廠被視為穩定歐洲晶片供應的關鍵一步。
四、資本支出與配息政策雙穩定
2025年資本支出預估維持在320~360億美元,其中過半投入於先進製程與封裝領域,並有相當比例支援海外廠建置與設備汰舊換新。
配息方面,台積電每季配發現金股利3.5元,全年共14元,維持近年高股利政策。管理層強調,資本支出與配息可並行,無須動用額外舉債。公司重視穩定回饋股東,並逐年調升股利以反映營運成果。
五、股東問答詳解:聚焦競爭、風險與併購策略
1. AI是否為短期泡沫?
魏哲家認為,AI投資為長期結構性趨勢,與過往短期熱潮如挖礦不同。大型科技企業資本支出計畫持續擴大,且伺服器換機潮仍在初期階段。
2. CoWoS是否會被競爭對手追上?
管理層指出,台積電從晶圓製造一路延伸到封裝與測試,具備整合能力與技術壁壘,目前市占與技術領先程度短期內無虞。與客戶的深度合作、共同設計經驗亦為關鍵差異化優勢。
3. 中國成熟製程是否構成價格壓力?
公司表示,不與對手打價格戰,並透過良率、製程穩定性與供應鏈整合能力維持溢價空間。台積電選擇性接單,集中資源服務高附加價值與高成長客戶。
4. 美國建廠是否拖累獲利?
管理層坦言,成本高於台灣約2~3倍,但將透過效率優化與補貼協調降低邊際成本。美廠為示範性質,未來仍以台灣為核心生產基地。並且在人員培訓與流程複製上已有系統化改善方案。
5. 是否有大型併購計畫?
目前並無計畫進行大型併購,公司將資源集中於製程與技術升級,維持內生成長模式。
六、其他財經面補充觀察
- 全球晶圓代工市佔率穩居約56%,領先其他競爭者。
- AI晶片營收占比約6~7%,預估2025年成長翻倍。
- 匯率波動為主要風險,公司透過自然避險與衍生工具控管。
- CoWoS等先進封裝技術帶動平均單價(ASP)提升,有助整體毛利率穩定。
- 管理層重申,不追求市佔最大化而犧牲利潤,維持高品質、高信賴度為品牌核心。
結語:以技術與紀律應對大時代波動
2025年,AI技術浪潮與地緣政治風險交錯而至,台積電展現出高度的戰略靈活度與財務紀律。在確保製程優勢、封裝擴產與全球營運分散之間,展現出世界級製造商應有的沉穩與前瞻。對長期投資者而言,台積電仍是AI時代的關鍵受惠者與產業壓艙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