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庭皓早晨財經速解讀20250611觀點整理】美中談判露曙光?科技戰、關稅影響全解析,台美股後市展望
美中談判迎來進展,但科技戰未歇。本文深入分析NVIDIA H20等AI晶片管制、中國成熟製程崛起、關稅戰對通膨的影響。同時提供美股與台北股市的最新動態,包含台積電、鴻海等供應鏈展望,以及凱薩琳·伍德的投資觀點,全面掌握全球經濟脈動。

美中貿易與科技戰下的全球經濟脈動
美中談判進展與市場反應
台北時間2025年6月11日,美中談判持續進行,預計今日將正式落幕。市場對此抱持樂觀態度,標普指數已連續三天上漲,距離歷史新高僅剩1.8%。
從量價圖觀察,上方套牢賣壓顯著減少,下方則有明顯支撐。接下來市場焦點將轉向七月初的對等關稅協議,以及美國對各國關稅協議的敲定狀況。
此次談判中,外界關注美國在出口管制上的鬆綁程度。儘管美方表示願鬆綁部分半導體及科技產品出口限制,但針對如NVIDIA H20等最先進的AI晶片,仍堅持維持禁令。
這意味著EDA工具或其他非頂尖AI晶片的關鍵半導體產品可能獲得適度出口。此外,噴射引擎零部件、化學品、核能材料等管制也可能陸續放寬。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Bessent)已提前離席,準備赴華府國會作證。
此舉被解讀為協議大方向已定,僅剩細節待處理。市場也盛傳貝森特可能接任下一任聯準會主席,其市場派背景被認為能作為中美貿易戰的「潤滑劑」,有助於穩定市場預期。
中方科技發展與政策應對
面對美方科技管制,中方仍積極爭取放寬。《人民日報》近日專訪華為創辦人任正非,他表示華為晶片雖落後美國一代,但透過「疊加」和「集群」技術,運算能力可媲美先進晶片,並強調開源軟體將滿足社會需求,中低端晶片結合軟體優化仍有望突破封鎖。
此番言論一方面安撫國內情緒,另一方面也向美方表明中國科技發展的現況,以尋求和緩空間。
然而,美方政府代表對中國科技管制的態度依然強硬,主因在於擔憂中國成熟製程的崛起。2017年前,中國成熟製程產能極低,但目前中芯國際和上海華力已成為全球第二大成熟製程製造商,僅次於台積電。
中國8吋晶圓報價甚至比台灣二線代工廠低30%至40%,12吋更低40%至45%,使得成熟製程市場已進入紅海競爭。
此外,華為等中國科技企業獲得大量政府補貼,即便營收持續創高,淨利潤卻逐年下降,顯示成本投入巨大。
歐美在科技戰策略上趨於一致,美方採取全面封鎖而非穩定供貨以保持領先,歐盟也通過國際數位戰略法,禁止華為參與海底電纜建設,進一步限縮中國科技企業的發展空間。這意味著科技戰在H20晶片以外的適度放鬆後,預計不會有太大進展。
關稅戰與全球供應鏈調整
市場目前將焦點轉向7月可能達成的對等關稅協議。2025年初,川普政府大幅提升對中國關稅至145%,引發中方報復性關稅。雖然目前美中關稅分別降至30%和10%,但其造成的通膨影響將在接下來兩天的CPI數據中顯現。
外界預期,此次美中和談的關鍵可能在於中國能否優先達成採購美國農產品的協議。這將有助於美方紅州票倉的穩定,並為雙方爭取更多談判與產能調整時間。
儘管關稅戰短期內難以完全結束,但最高峰可能已經過去,雙方正尋找一個台階,避免關稅進一步升高。
地緣政治緊張與軍事對峙
在貿易與科技領域之外,軍事上的博弈持續升溫。端午節後,美國第七艦隊與中國遼寧號呈現顯著對峙。《日經》專題報導也指出日本面臨嚴峻的核威脅環境,俄羅斯、中國及北韓的核彈頭數量均有所增加。
日本呼籲美國採取「核共享」政策,在日本配置核導彈以進行核威懾。
印度洋的緊張局勢也持續存在,中國與印度在該區域的軍事據點部署形成對峙,例如中國在吉布地建立的海外基地與美軍非洲司令部對望,而印度也在模里西斯北部修建跑道,這些都加劇了區域不穩定性。
美國與台北股市表現
美國股市現況
美國股市三大指數持續上漲,納斯達克指數和費城半導體指數更是「完全不回頭」,呈現軋空行情。標普指數已站上6000點,距離歷史新高不到2%。今年以來,七大科技巨頭表現分歧,僅Meta、Microsoft和NVIDIA錄得正報酬。
然而,從4月份以來,這些巨頭的漲幅驚人,NVIDIA漲近50%,特斯拉漲46%,顯示市場資金追逐高成長標的。
從長期庫存週期來看,2022年底以來,NVIDIA股價飆漲近10倍,Meta漲幅也超過6倍。值得注意的是,散戶成為此波美股反彈的重要買盤推手,特別是特斯拉相關的槓桿型ETF(如TSLL),錄得史上最大單週資金流入。
此外,美國公司派回購股票金額高達1兆美元,透過減少股數推高股價,亦是市場上漲動能之一。
台北股市展望
台北股市即將挑戰年線,昨日上漲451點至22240點。
與美股不同的是,台北股市籌碼並未集中在散戶手上,融資餘額仍維持在相對低點,顯示散戶情緒仍保守。市場期待外資回補,但鑒於台灣央行可能在7月半年度財報後再升息,外資回補力道可能不如其他市場。
不過,由於GB200伺服器出貨量在第二季度表現亮麗,摩根士丹利看好台灣供應鏈廠商如技嘉、鴻海、廣達、緯創等。
台積電5月份營收受新台幣升值影響,月減8.3%,但年增39.6%創歷史新高。台積電本週將除息4.5元,預期將秒填息。雖然台積電目前本益比約在19至21倍,但若以2026年預估EPS 66元計算,本益比將降至15倍,顯示其長期估值仍具吸引力。
投資策略與長期思維
對於長期投資者而言,市場下跌時不應恐慌離場,而是應等待「左側」的佈局時機。此次特斯拉的反彈,讓先前因川普與馬斯克爭執而賣出股票的散戶錯失良機,反而證明了長期持有和逆勢加倉的重要性。
知名基金經理人凱薩琳·伍德(Cathie Wood)近期大舉加碼台積電ADR,她認為台積電在AI熱潮下具備全面性壟斷優勢,其估值相對較低。
儘管其旗下主動型ETF近年績效不佳,但她所選的許多股票都曾在後來大漲,顯示其對長期趨勢的判斷力。這也提醒投資人,應關注AI平台和服務等更具潛力的應用場景。
長期投資的關鍵在於紀律性投入、平均成本擴大部位,以及識別中長期不變的規律,如景氣指標和情緒指標。
當前市場仍處於顯著的景氣擴張期,投資者可選擇持有既有部位,或適度調節以預留資金,等待景氣信號燈轉藍時的低基期買入機會。
投資應重視資源分配的成本效益,避免頻繁交易和追逐短期熱點,如同大型食肉動物選擇低成本的直接獵捕,而非高成本的放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