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庭皓早晨財經速解讀20250501觀點整理】美國GDP下滑、關稅戰升溫:2025下半年投資風險與機會解析

美國Q1 GDP下滑與關稅戰情勢:景氣循環中的投資策略觀察
2025年第一季的美國GDP年化成長率意外下滑至-0.3%,引發市場對經濟健康狀況的重新審視。表面上看來,這是一項利空數據,但若深入分析,其實主要是受到進口暴增所造成的統計失真,而非消費端出現明顯疲軟。
在個人消費、固定投資依然穩健的背景下,GDP數字因企業提前囤貨應對潛在關稅衝擊而遭到壓抑。由此推論,這波GDP下滑屬於技術性調整,且可能延續至第二季,預估在第三季至第四季,隨著庫存調整結束與關稅政策進一步明朗化後,美國經濟將回歸正常增長路徑。
關稅戰進展與市場回應
4月初美中關稅對等措施引發市場劇烈波動,道瓊一度重挫逾800點。然而,美中關係釋出和緩訊號,並伴隨烏克蘭重建協議的簽署,使得美股迅速反彈,4月整體收出長下影線。這段期間的股市走勢顯示,投資人對政策面的敏感度仍極高,且市場避險情緒與經濟數據的連動性也隨之加劇。
與此同時,美國核心PCE月增率為0%,年增率下滑至2.6%,顯示通膨壓力正在趨緩,為聯準會未來的降息鋪平了政策空間。市場目前預期今年可能出現3到4碼的降息幅度,若搭配關稅談判成功,則可望進一步推升資產價格。
台灣經濟表現亮眼,出口與內需同步發力
相較於美國,台灣第一季GDP年增率高達5.37%,顯示在外銷訂單激增與民間消費回溫的帶動下,台灣經濟動能強勁。外銷訂單年增表現尤為顯著,並帶動工業生產、製造業加班時數等指標全面上行。
民間消費方面,國人國內消費年增率維持正成長,海外消費則大幅跳增18.46%,顯示疫情解封後旅遊與跨境消費力道強勁。整體而言,台灣此波經濟成長並未依賴政府支出,而是由企業與消費主導,反映實質經濟體質穩健。
資產市場觀察與下半年風險因子
儘管台股與美股在4月大幅震盪後逐漸回穩,但需留意擴張循環已進入第三年尾聲。若景氣持續擴張,則企業獲利與估值仍有支撐;但若過度囤貨帶來的消化期過長,則可能壓抑下半年表現。
同時,科技巨頭財報整體亮眼,如微軟、Meta均超預期成長並擴大資本支出,顯示AI與雲端產業仍處在成長動能強勢期。這對台積電、輝達等供應鏈企業是一大利多。
小結:此時是風險管理的時間點
投資人在現階段應特別關注幾項指標:
- 每月的美國貿易逆差與企業進口行為
- 聯準會是否因PCE趨緩開啟降息循環
- 關稅談判進展是否如預期落地,緩解市場不確定性
若上述利多逐步實現,則下半年資產市場仍有機會走出新一輪行情。但考量景氣已持續擴張數年,部分資金可逐步轉為現金或低波動部位,為未來潛在修正預做準備。
市場週期總在高低間反覆,唯有掌握節奏,才能在波動中維持穩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