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庭皓早晨財經速解讀20250527觀點整理】台幣升值下的台股多空角力:受險壓力、科技匯損與民眾購買力的三線發展

本文整理自《游庭皓的早晨財經速解讀》2025年5月27日的節目內容。這集節目聚焦在台幣升值對台灣整體經濟環境的連鎖反應,從金融業、科技業到房市與民眾消費行為,全面解析了升值背後的壓力與潛在機會。本文為這集節目的重點摘要與邏輯整理,幫助你更清楚掌握目前市場的多空結構與未來觀察重點。

【游庭皓早晨財經速解讀20250527觀點整理】台幣升值下的台股多空角力:受險壓力、科技匯損與民眾購買力的三線發展
Photo by Alexander Grey / Unsplash

在端午節假期前後,台灣股市雖未開盤,市場卻暗潮洶湧。台幣升值至近兩年新高,帶來的不僅是對內需與資產型股的提振,也對受險業與出口導向的科技產業產生劇烈衝擊。本文將從匯率、產業與資金行為三個層面,分析當前市場的深層動態與後續觀察重點。


一、台幣升破三字頭,市場疑央行放手干預

2025年5月,台幣收盤價來到29.935元,創下近28個月來的新高,引發市場對央行「放手干預」的推測。然而,從資金流向來看,外資雖買超131億,但買超第一名卻是反向型 ETF「00632R 台灣50反1」,顯示外資整體偏向保守調節,並非真正回補多頭。

與此同時,金管會宣布限空令解除,象徵政策對多頭的護盤告一段落,市場進一步釋出「多空博弈自由化」的訊號,也導致自營商獲利了結、短線賣壓出籠。


二、受險業帳面虧損放大,金控股重挫壓力續增

受險業者如國泰金、中信金、富邦金等皆有大量美元與歐元資產配置。在台幣快速升值情況下,這些資產兌回新台幣後的價值出現帳面減損,儘管公司啟動避險操作,但避險成本提高、成效受限。

例如國壽在2025年Q1就提列了超過386億元的外匯準備金,但仍無法完全抵銷超過110億元的實質匯損。這些損失將進一步壓縮EPS、影響股利政策與資本運用能力。


三、科技產業三類廠商面臨匯損壓力

科技股也面臨類似困境,依美元營收與成本比例可分三類:

  • 品牌商(如華碩、宏碁):營收約四成為美元計價,成本僅兩到三成,以致台幣升值造成毛利率下滑,預估平均影響1.3個百分點。
  • 代工廠(如鴻海、廣達):營收與成本皆以美元為主,避險能力較強,毛利率影響約1.1%。
  • 零組件廠:美元營收達七成,成本約五成,仍有1.3%左右的毛利壓力。

此外,美國原訂5月公告半導體進口關稅至今未定,台積電等廠商已表態若課徵稅負,可能影響赴美設廠進度,增加中長期政策不確定性。


四、升值對資產型股有利,但房市流動性成隱憂

台幣升值雖對出口不利,但對觀光、航空、食品與資產股具有短期利多。不過房地產市場氣氛仍偏冷,根據全聯會調查,43%受訪者表示目前沒有購屋意願,其中31至40歲購屋主力族群中,超過三成感受升值壓力影響決策。

投資型買盤銳減,市場以自用與換屋為主。儘管像是高雄橋頭、新市鎮、台中西屯等重劃區年漲幅達20%以上,但交易量仍低迷,主要因擔心「賣不掉」而非價格問題。


五、散戶觀望濃厚,ETF資金停滯不前

即便ETF檔數來到歷史新高(1,051檔),但總資產規模仍停留在9.5兆元,未再創高。市場觀望主因為川普貿易政策未明、市場情緒轉淡,導致資金停滯、ETF申購遲疑。

投資人普遍期待市場回檔才進場,或等政策底出現,形成進退兩難的窘境,也讓資本市場動能略顯不足。


六、實質薪資翻正,消費潛力正在累積

儘管市場資金觀望,但基本面逐步改善。2025年台灣平均薪資已正式突破6萬元,實質薪資年增率達4.39%,優於通膨率(約2%)。加班率在各行業普遍升高,運輸倉儲、醫療、製造、營建業都出現人力吃緊現象。

勞動市場緊俏也帶動高齡勞動參與率上升,顯示總體就業與薪資環境持續改善,有助未來消費與投資回流。


七、日本觀光熱度轉冷,日圓貶值資產遭外資收購

近期華人圈流傳日本將於7月發生大地震的謠言,影響赴日旅遊預定量。雖然實際災害未發生,但已對日本觀光業造成短期打擊。相對地,海外投資人趁機收購日本資產,特別是民宿與旅遊設施。

據統計,2024年北海道富良野住宅地價上漲27.9%,而東京都心新公寓中,超過五分之一已被外國人購買,顯示資金已積極布局匯率優勢。


結語:在觀望中找出屬於自己的節奏

不論是面對升值的壓力、股市的高位整理,或房市流動性疑慮,投資人更應反思:你的投資系統,是建立在理性與評估上?還是被短期市場情緒左右?

有時,選擇「不進退兩難」,比選擇「完美進場時機」還要來得關鍵。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