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庭皓早晨財經速解讀20250618觀點整理】以伊衝突、貿易戰與全球缺工挑戰以伊衝突升溫,油價飆漲預警?2025全球財經市場深度解析
本篇深入分析當前國際財經焦點,包括以伊衝突升溫對油價的影響、美國零售數據與聯準會政策走向、亞洲貨幣升值趨勢,以及日本經濟面臨的高通膨與產業挑戰。提供投資人全球市場變化的精準解讀。

台北時間2025年6月18日清晨,全球投資人持續消化美國零售數據,同時油價波動成為市場焦點。布蘭特原油價格已收於每桶76.5美元上方,西德州原油也來到75美元左右。以色列與伊朗之間的衝突若隨美軍介入而升溫,恐引發全面地區衝突的擔憂,值得密切關注。
中東局勢與美國對外政策轉變
美國前總統川普在G7峰會期間的提前離席,以及其社交媒體的強硬表態,暗示美國可能對中東採取更積極的干預措施。川普明確要求伊朗無條件投降,並聲稱美國與以色列已掌握伊朗上空的制空權。這引發外界對於美軍可能對伊朗採取進一步軍事行動的猜測。
市場關注美國是否會提供以色列大型貫穿炸彈(MOP),以摧毀伊朗深埋地下的核設施。這類炸彈能穿透200英尺的岩石,是過去以色列飛彈無法達到的深度。原子能機構雖對核輻射外洩表示擔憂,但若攻擊精準且疏散得宜,風險可控。目前以色列已針對納坦茲的離心機廠房發動攻擊,未來是否能持續擴大打擊範圍,取決於美國是否提供關鍵武器。
分析認為,伊朗目前缺乏長期持久戰的條件,周邊國家對其多抱敵意。因此,以色列的軍事行動被視為一種「外科手術式」的精準打擊,旨在更換伊朗高層,進而改變其政體。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也聲稱,伊朗已跨越聯合國劃定的紅線,正在發展核武,並已將離心機數量恢復至2016年水平。
油價波動與市場避險情緒
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直接影響油價。布蘭特原油期貨的價外買權隱含波動率已突破三年來新高,顯示市場對油價大幅上漲的避險需求激增。這表明投資人更擔心油價暴衝而非下跌。
凱基證券的報告預測了兩種情境:
- 基本情境:衝突緩解,伊朗妥協接受「零濃縮鈾」核協議,油價短期內可能從目前的70-80美元區間回落至60-65美元。
- 最差情境:談判破裂,且封鎖荷姆茲海峽。若僅談判破裂但未封鎖海峽,油價仍可能維持在70-80美元區間。
儘管中東局勢緊張,美國作為全球最大產油國,其原油供應受中東影響程度已大不如前。因此,當前油價上漲更多是反映風險溢價,而非真實供需失衡。
美國經濟數據與聯準會政策
美國5月份零售銷售數據大幅下滑,主要原因來自於加油站銷售額和汽車銷售的重挫。這導致市場對聯準會降息的預期升溫。然而,聯準會仍擔憂關稅政策可能引發的「心理性通膨」,即消費者和企業對未來物價上漲的預期可能推高實際通膨,因此在通膨預期不確定性消除前,聯準會可能維持按兵不動,至少要等到7月份。
儘管如此,美國長期國債壓力有所緩解。本周拍賣的20年期國債得標利率低於上月,且投標倍數創三個月新高,顯示市場需求穩健,海外買家仍具韌性。這表明川普的財政政策對債券市場的衝擊已告一段落。
亞洲匯市與日本央行政策挑戰
近期亞洲貨幣普遍升值,其中新台幣表現尤為突出,兌美元匯率已升至三年新高。這使得新台幣兌日圓匯率再創新高,對赴日旅遊或投資者有利。
日本央行在最新利率會議中維持利率不變,但宣布從2026年4月起放緩縮減購債步伐。儘管此舉旨在維持緊縮基調,但通膨壓力仍然嚴峻。日本4-5月份整體通膨率高達3.8%,遠高於台灣的1.5%。然而,日本的實質薪資卻呈現負成長,顯示通膨正在侵蝕民眾購買力。
日本經濟面臨多重挑戰。除了高通膨,對外出口,尤其是汽車產業,若受關稅談判影響,恐嚴重打擊經濟。此外,日本企業破產數量在2024年已突破1萬件,其中九成為中小型企業,反映高通膨和人力成本上升對其造成巨大壓力。
全球股市表現與投資策略反思
儘管部分區域地緣政治緊張,全球主要發達國家股市今年以來多數仍錄得正報酬。德國股市表現最為強勁,漲幅達18%。台北股市雖然在22000點附近徘徊,但若以美元計價,台灣指數已接近歷史新高。這顯示台幣升值對海外投資者而言,其持有的台灣資產價值已大幅膨脹。
面對當前市場震盪,投資人應重新審視自身的投資框架。有效的投資策略不在於掌握多種武學,而在於找到適合自身且能持之以恆執行的單一哲學。